治疗方法:
药物组成:党参20g,黄芪30g,丹参20g,川芎20g,车前子25g,汉防己15g,葶苈子20g,大腹皮15g,水煎服。
(1)偏于阳虚者加附子10g,桂枝10g,茯苓20g;(2)偏于阴虚者加麦冬30g,五味子15g,沙参15g;
(3)痰甚者加桑皮20g,清夏10g,苏子15g;(4)瘀血甚者加五灵脂15g,蒲黄10g,红花15g。
冠心病属于祖国医学“心悸”、“喘证”、“水肿”、“瘀证”范畴。主要病变涉及心肺脾肾,基本病理过程为气虚血瘀水停,病机为本虚标实。
本病气虚为本,血瘀水停为标。气虚是关键,瘀血是本病的主要病理变化,水湿内停是病理产物和致病因素。气虚主要是指心气虚,心主血脉,气为血之帅,若心气不足,帅血无力,血行不畅,瘀阻脏器则出现诸多瘀血表现,这正如王清任所言:“元气即虚,不能达于血管,血管无气,必停留而瘀”。
人体血液之正常运行全赖肺脾肾三脏气化功能之正常,血运不畅,气化不利,导致水液代谢失调。《金匮要略・水气病脉证并治篇》曰:“血不行则为水”,“水化于气亦能病气”,“水病则累血,血病则累气”。
由此可见水潴留于体内,泛溢肌肤则水肿;饮邪射肺则喘促;水气凌心则心悸。本方选用党参、黄芪益气强心,增强帅血运行之能力;丹参、川芎活血化瘀,疏通血脉,祛瘀生新;
车前子、汉防己利水消肿,使水饮之邪从小便而解;葶苈子泻肺行水,止咳定喘;大腹皮行气宽中,利水消肿。诸药合用能益心气,化淤血,消水肿,共奏益气活血利水之功效,有助于冠心病症状的改善,增强脏器的功能,对冠心病的治疗有较好的疗效。